政务邮箱 无障碍关怀版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数据开放数据发布繁體智能机器人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以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访谈时间: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上午11:00-12:00
本期嘉宾: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熊向陨、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主任毛庆国
主办单位: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嘉宾: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熊向陨(中)、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主任毛庆国(右)、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主任王伟民(左))

(嘉宾:市民代表)

  主持人:各位市民及网友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与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以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的在线访谈活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熊向陨站长及相关人员作为访谈嘉宾与市民代表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我是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主任毛庆国,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熊站长为我们简要介绍我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

  熊向陨站长:大家好,我是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继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重要改革文件,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更好的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监测发展之路。

  新时代10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2012年相比,2022年1-10月,空气质量PM2.5浓度下降61%,降至15.7微克/立方米(实况);主要河流茅洲河、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水质指数分别下降90%、70%、84%、62%、80%;西部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下降31%和40%,东部海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之一。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生态环境监测要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短板,提高空气质量精准预报水平,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智慧感知体系,以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主持人:感谢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熊站长的介绍,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持续加强高新和前沿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服务开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助力环境精细化管控成效显著,以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面有请熊向陨站长及相关人员,针对市民和网友关心的问题,为我们答疑解惑。

  下面有请市民代表提问:

  【市民代表】请问过去十年我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未来监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过去十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能力建设、网络建设、质量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实验室已资质认定14大类252项1651个参数;建成有机痕量分析实验室、全省第二家二噁英检测实验室,实验室分析能力位于全国前列;研究制定VOCs117种组分的检测分析方法,探索开展温室气体监测、水生态监测、海洋遥感监测、海洋微塑料监测。

  二是监测网络持续完善。十年间,手工监测点位从2012年的321个增加至2022年的1394个,自动监测站点数量从35个增加至353个,河流监测点位增加了近10倍,海洋、空气、辐射监测点位也大幅度增加,初步建成了区域全覆盖、要素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三是人才队伍不断优化。2022年,全市监测队伍规模达360人,其中博士12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1/3以上。

  四是管理支撑更加精细化。围绕精准治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天气VOCs应急走航监测、 污染天气预报会商等,支撑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深入开展近岸海域76个点位和88条入海河流每月一测,支撑陆海统筹联防联控工作;深入开展空气、水、海洋等环境要素质量综合分析,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

  五是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经生态环境部推荐,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2年5月22日正式揭牌,该野外站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个,也是深圳市首个国家野外站。近十年来,监测部门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环保科技奖30余项;牵头、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编制20余项;出版专著40余本;与生态环境领域多名知名院士团队和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牵引,以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首先,发展思路要实现四个转变:推动以环境质量监测为重点,向环境质量监测、生态质量监测同步转变;推动传统手工为主实验室监测向自动、智能实验室监测转变;推动传统环境监测项目向新型污染物监测拓展转变;推动监测网络从规模数量向规模、质量、效益相协调转变。

  其次,是发展目标上,要加紧构建“一核两翼三支撑”(即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碳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两翼,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和设施、高新领域和新型污染物监测、高效数据分析和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市民代表】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比如说如何支撑“深圳蓝”,监测工作有什么做法?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近年来,深圳市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稳定保持前十。今年1-10月,PM2.5浓度为15.7微克每立方米,是我国特大及以上城市中,首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三阶段指导值区间的城市。具体来讲,空气质量监测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撑“深圳蓝”:

  一是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在大气污染较重尤其是臭氧超标的重点区域,我市开展VOCs走航监测,建立我市VOCs排放的源谱库,实现对区域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其主要来源的精细化监测与综合分析。

  近期,为配合打好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对VOCs重点排放企业及周边区域进行VOCs专项巡查,本轮巡查行动累计走航里程1798公里,走航监测重点企业469家,实时发现63处VOCs异常高值点位,有效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

  二是加强机场码头污染监控。在盐田港和机场周边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加装PM1、黑碳BC、CO2、VOCs在线监测设备,为精准防控空港和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精细化水平。在提升我市大气污染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上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努力寻求突破。截止今年,全市已建成一街一站环境空气质量高精度监测网络、立体监测系统、大气观测超级站、路边站等近100个站点,通过多站点的大数据分析联动,实现了百余项大气污染和气象指标高分辨率实时监测和污染态势感知,并实现大气污染预报从7天升级到10天。目前,正在研究推动分时段精细化预报,进一步推动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市民代表】目前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降碳减污方面开展,请问监测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底,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碳监测试点工作要求,我市作为全国城市温室气体和海洋碳汇“双试点”城市,主要从温室气体浓度、生态系统碳汇、重点企业源排放三个方面开展碳监测试点工作。

  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开展了全市范围温室气体“驻点+移动”走航监测,初步获得全市温室气体的分布情况。二是建成6个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站点,开展固定点位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三是开展碳同位素手工监测,识别人为源和自然源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四是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对水质净化厂和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进行走航摸底调查。五是建成4个碳通量自动监测站点,开展城市海陆碳汇监测,初步掌握我市生态系统碳汇吸收情况。

  【市民代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请问在生态监测方面有何做法?未来生态监测如何开展?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目前,已建成1+4野外观测基地,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碳循环、城市热岛、河流水生态等方面长期定位观测。在城市主要河流水生态监测方面,在全市共布设108个点位,监测指标涵盖了生境、底栖生物、着生藻类、浮游生物、鱼类和水生植物等,发现了唐鱼、异鱲等珍稀濒危物种;在植物调查方面,共制作植物标本12000多份,建立了植物标本馆和数据库,已记录野生维管束植物2086种,其中包括紫纹兜兰、桫椤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09种,广东隔距兰、华南马鞍树等特有物种75种;在昆虫调查方面,现存昆虫标本4100份,并发现梧桐山突眼翅虫、七娘山安蚁甲和粗角隐翅虫三个新物种。

  未来,依托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进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从生态格局、生物多样性变迁、生态安全、生态胁迫、城市碳氮循环五个方面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协助推进建立多层次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定期对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地和其他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状况开展调查评估。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友都有哪些关注的问题:

  【余音】目前社会广泛关注新污染物对市民健康的影响,请问新污染物新在哪?受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有哪些?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一是相对于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而言;二是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角度来看,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的认识不断深入、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被识别出的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会持续增加)。这些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

  新型污染物是被人类长期使用,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是对其环境行为与毒理学知识认知甚少的物质。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有四大类,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近年来,致力于新污染监测能力提升,计划到明年,开发完成国际履约监测中新增23种POPs污染物、气候履约监测中6种典型温室气体及海洋微塑料监测分析方法。

  【桃花】未来实验室建设向哪个方向发展?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根据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现代化需求,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实验室的分析能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业务与信息化的高效融合,逐步建设分级、分类、统一管控的智能化实验室。

  一是强化实验室分析能力。为加强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支撑环境管理需求,拓展温室气体分析能力和地下水、土壤、海水等要素的全项目分析能力。对原有老旧实验室场所和设施条件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二是探索智能化实验室建设。探索机器人扫码送样、人工智能、5G通信在实验室的应用示范,以“9+X”地表水监测指标为重点,逐步建设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实验室。试点“9+X”中一项或多项指标开展实验室基础改造及全流程自动化建设。

  三是开展分子实验室建设。建设环境DNA分子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第三代高通量测序仪PCR及qPCR等环境DNA扩增设备,提取设备,提升环境分子监测能力。

  【雾月】在支撑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监测开展了哪些工作?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期间我市建设了“国家网-省级网-市级网”三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其中,国家网有38个点位,包括基础点11个、风险监控点4个、背景点23个;省级网有213个基础点位;市级网有30个“菜篮子基地”点位;监测项目覆盖理化性质、重金属类、有机氯农药类和多环芳烃类。从历年土壤监测结果来看,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良好。

  “十四五”期间,我市正在开展全市土壤碳储量监测与固碳潜力评估的试点工作,还将拓展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摸清我市土壤碳储量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将有利于提高土壤增汇减排的效益。

  【流年开花】深圳市核与辐射监测工作开展哪些方面?未来核与辐射监测发展方向是什么?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一是建成了全覆盖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网络。2022年,建成31个电离辐射自动监测站和18个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布设77个手工监测点位。二是开展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在线监控和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三是建立了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在应对突发核与辐射事故(事件)上拥有大型移动实验室监测、车载巡测、自动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能够快速应对核与辐射事故(事件)。

  在未来,核与辐射监测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海陆空”全方位全要素的监测能力。一是完善核与辐射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特别针对省级事权下放后的核电放射性流出物和重点核技术利用项目开展监督性监测,助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二是开展深圳市近岸海域中的放射性含量监测,以提高我市海洋放射性监测能力,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未央】未来数据质量管理,保障数据真准全方面是如何考虑?如何构建高效的数据分析体系?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一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互联网+监管”模式。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全流程可追溯。

  二是强化自动站数据质量管理。建立一套可视化运维管控体系,实现仪器设备运转率≥95%,数据有效率≥90%,数据传输率≥90%。规范自动站运维管理,建立一套涉及运维方案、设备运行、日常报告(月报、季报、中期报、年报)、异常报告等监督考核体系和惩罚措施。

  为进一步挖掘海量监测数据价值,下一步我们将:

  进一步深化环境质量形势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利用统计方法,按不同尺度、时间、区域,对水、气、土、声、海洋、生态、碳等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统计分析结果,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展示,掌握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演变规律。

  进一步深化环境质量污染成因分析。对环境质量、污染排放、自然资源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利用统计算法,分析地下水环境质量与地上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与污染源、海洋环境质量与陆地污染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环境、产业、交通、能源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捕捉相关性和耦合关系,分析产业、能源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关系,特别是重要敏感时期的变化特征或关键拐点的特性,发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探索水环境质量预警分析。建立基于水文、水质模型和面源污染模型相耦合的多模式预测预警体系。

  开发深圳水环境多种监测模型的应用,实现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水污染溯源分析、水环境质量预测预警、水污染源事件异常预警联动等应用,实现水环境污染源问题诊断、追因溯源、情景模拟、效果评估等。全面整合视频监控、站点全景影像,基于GIS实现气、水、海洋、生态、噪声、污染源、辐射等监测站点720度全景展示。探索3DVR智能全景系统,实现生态环境720度全景无死角生态观测与感受。

  主持人:本次访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熊向陨站长作为访谈领导,以及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就市民和网友关心的问题做了全面的解答,谢谢领导和嘉宾的介绍和讲解,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在线访谈活动到此结束。本次访谈内容公布在深圳政府在线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政府网站“互动交流”下的“在线访谈”栏目中,以供大家查阅。感谢广大市民和网友的积极参与和对我市生态环保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