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防治工地扬尘污染,光明区先后出台“1+6”工地扬尘防治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及指引、“新扬尘八条”等文件,对工地扬尘实行闭环管理。据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8月份工地督查情况统计,考核为优的工地60家次,环比提高22.4个百分点,精细化管控成效初显。
扬尘是影响空气环境质量PM10和PM2.5两项指标的重要因素,为有效降低工地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光明区出台扬尘防治“1+6”文件,“1”为《深圳市光明区施工工地扬尘防治长效管理工作方案》,“6”为《房屋和市政基础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指引》、《交通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指引》、《水务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指引》等相关工作指引,建立了扬尘污染防治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工作体系。“谁发现,发现什么?谁整治,如何整治?谁执法,依据哪一条执法?”这些问题都在方案和指引中做了详细回答。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各街道分工更加明确,交叉覆盖全区所有工地,形成齐抓共管的扬尘污染管控体系。
公开信息,畅通渠道,高效整改。通过公开工地环保主任、工地扬尘监管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信息,同时建立扬尘防治工作群,确保基层工作人员可通过多条途径报送扬尘问题,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可及时收到信息并立即组织整改,准确高效,将工地扬尘污染影响降至最低。
指引印发后,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全面提升督查力度。八月份共督查工地165家次,环比增加近八成,同时利用走航监测和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等科技手段,对工地扬尘污染精准溯源,快速整治。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在全区通报相应的工地、监管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人,两次通报则严格督办并纳入生态文明考核,以考核为抓手促使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据了解,在“1+6”长效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光明区还对最严“扬尘八条”进行再升级,推出了“扬尘八条”2.0版,以全面落实工地扬尘防治措施,努力打造光明区工地环保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