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邮箱 无障碍关怀版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数据开放数据发布繁體智能机器人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服务 > 专题专栏 > 利剑四号专项执法行动 > 执法动态

深圳凝聚科技执法力量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

  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科技支撑,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市秉承“科技为先,精准执法”的理念,提出了“看得见、查得清、打得准、靠得住”的执法要求,积极实施“天网工程”,大力开展“利剑行动”,努力实现智慧管控,使执法行动响应更迅速,指挥调度更高效,打击违法更精准。

  一、建立可视化监控体系,让环境违法“看得见”

  遏制环境违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头遏止违法行为,为此在全市主要污染源各关键节点安装了超过5000个可视化监控设备,通过打造生态环保“雪亮工程”,使违法行为及时曝光,无所遁形,有效解决现实中违法排污“发现难”的问题。

  一是加强水质监控,提升黑臭水体和排污口治理水平。我市在主要河流布设了132套高清摄像头、123个监测微站,对全市310条河流、402个断面实施“一周一测”,运用无人机、无人船对各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进行定期巡查走航拍摄,将200多条重点河流、159个黑臭水体、5510个沿河排水口纳入可视化日常管控中。

  二是加强污染源视频监管,实现非现场检查“看得见”。对重点涉水工业污染源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并配套安装远程自动采样设备,一旦发现异常,即可实施远程采样,固化证据。

  三是对危险废物实施全链条可视化监控。在重点电镀、线路板企业安装301套污泥工况视频监控设备,在19家重点医疗单位及1家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单位安装了医疗废物视频监控设备,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转移、处置等关键环节实施全链条可视化监管,全面落实危险废物监管“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尤其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对高感染医疗废物的监控做到了“不留一处、不漏一斤”。

  四是加强施工工地监控,实施噪声污染“远程喊停”。对工地安装一体化监控监测设备并建立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精准及时远程“喊停”超时超标违法施工行为,大大减少了建筑施工带来的噪声污染影响,收到投诉群众好评。“远程喊停”精准高效,在今年的高考环境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构建可溯性追踪机制,让环境违法“查得清”

  环境违法的认定往往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取证难”问题,按“点—线—面”布设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网络,构建可溯可查的违法追踪机制,使违法排污“一查就清”。

  一是建立区域排污监控系统。在工业聚集区污水、雨水管网关键节点布设了水质在线固定监测站点和移动监测车,形成区域排污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各点位水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超标情况,马上根据影响范围和污染来源圈定嫌疑超标片区,然后通过对嫌疑片区加密布点,通过沿线走航排除法缩小嫌疑范围,最后根据超标规律及超标污染因子特征性以及关水质指纹比对联性分析,锁定嫌疑排污企业。

  如在茅洲河流域江碧工业区,对66家排污企业建立了水质特征指纹库,对工业区排口开展全时段采样监测,出现超标预警时,通过调用移动式监测车进行管线布点监测锁定来源范围,通过调用指纹库数据进行相似度比对,锁定异常排污嫌疑企业并开展精准执法,成功溯源追踪查处多宗违法案件,使该工业区排污口经常性超标情况得到了根本遏制,实现了常态化达标。

  二是建立污染源水平衡监控系统。对重点排污单位进出水情况实时监控,建立智能用水排水监管体系,实时获取企业给排水以及工况运行的相关信息,自动进行数据集成分析,并通过物料平衡和给排水平衡模型核算,计算得出用水排水量存在明显异常的企业,并进行远程自动采样,实现涉水污染源异常排污情况的及时发现、预警与查处。

  三是建立VOCs排放工况监控系统。对300家重点涉VOCs企业实施工况监控,在涉VOCs生产线及对应处理设施关键点位安装电流监控设备,对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等环节进行监控,实时掌控企业涉VOCs生产线与对应处理设施是否同时开启,实现由“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转变。

  三、实施排污大数据分析,让环境执法“打得准”

  构建起监控监测网络后,如何处理海量数据、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也是一大难题。为此通过强化分析研判和对策评估,搭建分析数据库,完成数据运用和成果转化,确保环境执法“打得准”。

  一是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质量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市已有888家排污单位实现在线监测数据联网,并建立了系统跟踪和专业值守工作机制,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真实有效,为精准执法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建立污染源数据库。将所有企业排污监测数据、管理执法数据、普查数据、基础数据等进行有效整合,系统分析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做到污染源监控“底子清”“情况明”。

  三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统筹汇总各类监测监管数据和信息,排查在线数据超标、排污失衡、处理设施工况异常、固废收处不一致等信息,定期分析编制《污染源监管执法分析周报》,为环境执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针对不同情形,建立红、黄、白三类异常数据处理反馈响应机制,去年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并查处了某泰公司超标废水外排、某龙公司私设暗管直排废水等多宗重大案件。

  四、强化“互联网+”应用,让环境执法“靠得住”

  打造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化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是环境执法“靠得住”的有力保证。

  一是推进执法指挥平台建设。将全市环境监管执法业务全流程串联起来,实施污染态势智能研判和远程感知端的智能调度,建立执法指挥调度系统,绘制重点流域污染源信息图和排污管网图、点位图和现状表,结合污染源数据库形成“一库一图一表”,实施挂图作战,实现全市执法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二是强化执法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梳理环境执法事项,制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18项执法制度,推进运用科技化手段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职责清晰、操作规范,运行有序的科技执法体系;另一方面,创新执法方式,深化非现场执法,落实正面清单管理,大力实施“告知承诺”式执法、“远程叫停”式执法,大力推行环境违法有奖举报,使用在线举报和在线支付,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今后,我市将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科技监管水平,推动环境监管执法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让科技为环境执法赋能,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附件

相关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