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邮箱 无障碍关怀版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数据开放数据发布繁體智能机器人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辅助栏目 > 营商环境改革

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区域环评地方标准,以“评价单元+管理清单”模式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增效

  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首批综改事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深圳市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以特区立法为支撑实施了环评制度改革,建立了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以下简称区域环评)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由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实施区域环评并形成管理清单,实现环评管理从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的转变,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效实施和落地应用,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盐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福田、光明、罗湖等8个行政区内的13个片区印发实施了管理清单,面积合计约52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6%,力争在2026年实现区域环评全覆盖。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在两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印发实施了管理清单,面积合计约5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1%。

  区域环评是深圳创新设计的环评改革制度,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核心,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划定区域环评评价单元,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提出区域环评环境管理要求、并制定管理清单,指导区域空间合理开发。区域环评在技术路线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与国家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有所不同,更为侧重承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衔接国土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区域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

  为规范和指导区域环评工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区域环评改革基础和实践案例经验,历时两年于2025年2月发布了深圳市地方标准《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指南》(DB4403/T595-2025)(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技术指南》包含18个章节和6个附录,规定了区域环评工作的评价原则、技术流程、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并对工作数据和工作成果提出了详细的规范性要求。《技术指南》旨在进一步提升区域环评工作的科学性与成果的规范性,保障区域环评改革预期效果扎实落地。

  技术亮点:三大创新赋能精准管控

  《技术指南》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核心,突出三大创新:

  全面承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管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区域环评的工作基础。《技术指南》明确区域环评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将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进一步精细划分为优先保护、农田保护、人居敏感、产业发展、商业商务、交通枢纽、绿地休闲、农林生产、公用设施、科研教育、文化旅游、功能混合12类评价单元,实现精细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明确基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评价区域的各评价单元和主要行业为对象,从产业引入、功能布局、污染管控、生态保护、风险防控、绿色发展等方面制定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清单”“一行业一清单”的差异化管控。

  深度衔接国土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多部门管理协同联动。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核心,指导区域空间合理开发是区域环评的工作目标。《技术指南》明确区域环评从评价单元划定、生态环境评价和管理清单制定等方面深度衔接国土空间和产业发展等重要规划,强化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分区管控的协同联动,实现了生态环境管理要求与相关部门管理要求的融合统一和有效传导,有助于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的大环保工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综合决策效能。

  探索将碳排放评价和GEP评价纳入区域环评,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

  为贯彻国家碳排放双控相关工作要求,《技术指南》探索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在区域环评中开展碳排放核算和评价等相关工作,将减污降碳协同、提高碳汇能力等相关措施和要求纳入管理清单,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管理能力。2021年深圳市发布全国首个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技术指南》中亦提出开展GEP核算和评估的相关要求,将功能布局、空间管控、保护修复等相关措施和要求纳入管理清单,助力区域GEP巩固和提升。《技术指南》通过在碳排放评价、GEP评价等领域的创新探索工作,强化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相应领域的衔接与协同,有助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生态宜居品质,服务美丽中国先行区典范城市建设。

  实践价值:闭环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技术指南》通过“单元划定—科学评价—清单管理”的技术路径,以“评价单元+管理清单”的模式,进一步深化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细化应用,实现了从宏观管控到微观落地的无缝衔接。作为全国首个区域环评地方标准,《技术指南》从技术层面上提供了分区管控与环评管理深度协同的“深圳方案”,是将区域环评改革打造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圳应用示范的重要基础,对于科学指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附件

相关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