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邮箱 无障碍关怀版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数据开放数据发布繁體智能机器人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环境监测

访谈时间:2019年9月24日(星期二)14:30—15:30
本期嘉宾: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副站长、市生态环境局智控中心李军红主任
主办单位: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嘉宾: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副站长(左)、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中)、市生态环境局智控中心李军红主任(右))

(嘉宾:市民代表)

  主持人:

  各位网友你们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与本次在线访谈活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副站长与市民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为我们简要介绍我市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取得成效。

  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大家好,我是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将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环境监测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立了全要素覆盖环境监测网络,率先打造国内生态安全监测系统,建立“天-空-地”立体监测模式,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部门的“眼睛”和“哨兵”只有精准的环境监测,才准确客观的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才能为精准环境治理提出有效的建议。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副站长,针对市民代表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为我们答疑解惑。

  【市民代表】深圳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成情况如何?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各区、包括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土壤、声、辐射等各个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1、环境空气

  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主要为自动监测。布设自动空气站点87个,其中,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共有22个子站,包括11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5个省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6个市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城市空气质量街道站共有59个子站,包括37个细颗粒物(PM2.5)空气自动监测子站、22个市控和区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此外,还在盐田港及周边建有港口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包括1个省控港口空气自动监测子站、5个微型空气自动监测子站。

  2、地表水

  深圳市地表水水质监测分为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自动监测方面,全市共布设深圳河河口、龙岗河吓陂、坪山河上洋、观澜河企坪、布吉河河口、茅洲河共和村、茅洲河燕川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深圳河河口和茅洲河共和村为国控测点。手工监测方面,全市共监测河流341条390个断面;同时,全市共监测75座饮用水源水库(含备用水源水库),布设100个监测点位(含引水工程沿线6个监测点位);此外,还监测景观湖泊10个,布设10个监测点位。

  3、地下水

  全市共布设10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包括4个国控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4、近岸海域

  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共布设40个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其中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31个,省控监测点位9个。

  5、声环境

  声环境监测包括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其中,深圳市功能区噪声为自动监测,共布设27个监测点位;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为手工监测,区域环境噪声全市共布设249个网格监测点位,道路交通噪声在全市主、次干线设点101个。

  6、土壤环境

  深圳市共布设63个国控土壤监测点位、74个省控土壤监测点位和5个生态站点位。此外,还根据管理需求,在全市10个“菜篮子”基地(菜场)布设30个监测点位对“菜篮子”种植基地土壤开展监测。

  7、辐射环境

  深圳市共布设17个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监测点位、13个环境γ辐射累计剂量监测点位、10个空气气溶胶辐射监测点位、21个地表水辐射监测点位和13个土壤辐射监测点位。

  【企业代表】深圳市现有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存在不足和未来工作方向如何?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环境质量基本实现全覆盖监测,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一是部分要素如水环境监测当前仍主要依靠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自动监测点位较少,且监测数据利用程度较低,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需求。未来需依托水质自动站建设项目,在深圳市主要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建设水质自动站,同时不断加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利用。

  二是受城市建成区的扩展、环境功能区划的改变、管理职能的部门间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环境要素监测网络不能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现状,需要结合国家“十四五”环境监测网络的布设工作,对现有监测点位进行优化调整,以便客观全面反映全市以及各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三是地下水监测网络尚未完全建立,未形成多层次地下水监测网络。需建立覆盖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流域和主要城市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网络。

  【企业代表】请问我市PM2.5污染有什么特点?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我市PM2.5浓度呈显著季节变化规律,冬季污染水平最高,春、秋季污染水平相近,且高于夏季、低于冬季。PM2.5日浓度变化规律,早上7~9时和夜间17~20时呈现最大值,表明早晚交通高峰期车流量的增加会显著影响PM2.5浓度。

  【企业代表】一街一站作为国内首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覆盖所有街道的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去年开始正式上线运行,建设该系统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一是通过实时监测,精准判断重点污染区域,使我市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也压实基层责任,充分调动各区各街道大气治理积极性,加大力度进行污染防治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PM2.5分布图全面分析和了解PM2.5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控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阿弟】秋季多发的主要污染物是臭氧,请问什么是臭氧?臭氧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体和环境到底有什么危害?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高空的臭氧层可吸收太阳光中对人体有害的短波辐射,防止这种短波光线射到地面,使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对人类是有益的,但近地面臭氧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光化学反应转化而形成。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都是一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火力发电等工业污染源排放及餐饮行业等污染源排放。由于近地面臭氧通常是其前体物在高温、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条件下经光化学反应转化而成,导致我市臭氧污染在在秋季多发。

  臭氧具有刺激性,对眼睛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并且能够强烈刺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疼痛,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会危害人体健康。

  【阿黄】问:我市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3,空气质量已经很好,与气象条件、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监测技术的支撑息息相关,请问我市在下一步大气监测手段上有哪些提升?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尽管深圳空气质量目前在国内处于较好水平,但与国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并且目前我市空气质量提升遭遇“天花板”效应,细颗粒物浓度虽在逐步降低,但也面临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因此生态环境局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始终没有松懈,预计明年将在西丽大学城建成一个大气观测超级站并投入使用。与大气常规站的区别在于:超级站监测的内容更多,配套了能够更全面观测气象参数、气态污染物化学组分、细颗粒粒径及污染光学特性的综合观测仪器,除了能监测PM2.5等常规污染物之外,还能监测到PM2.5由哪些成分组成;除了能监测O3外,还能监测其前体物,它的定位是研究深圳市大气复合污染问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从污染常规项目监测向污染形成机理观测的全过程发展,并根据城市污染治理各阶段的需求,从为常规趋势评估提供监测结果转向为污染形成机理及成因诊断提供监测结果的深层次发展,使我市在强化和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

  【刘女士】问:据了解深圳已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环境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系统,依托该系统深圳将在哪些方面先行示范?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17年,基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的石岩356米梯度观测塔,我市率先建成了“天地合一”的立体监测网络。在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大背景下,环境空气质量立体监测将在以下几方面先行示范:

  第一,在空气质量监测创新推进上当先锋。率先将空气质量监测拓展至三维空间,针对空气质量立体监测技术开展先行先试。

  第二,在美丽湾区建设支撑上当标杆。利用空气质量立体监测信息,提升对空气质量态势的感知能力,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空气污染联防共治的引领者。

  第三,在监测尖兵打造上作示范。综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研发和集成多种污染物多平台立体在线监测系统,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国内先进的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系统创新基地。

  【happyh】问:生态监测与现行环境监测有何不同?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生态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是我单位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深发﹝2007)1号)的具体措施,是我市建立生态市的战略要求。该项目于2007年7月获得市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分二期建设,第一期建设一个生态安全监测中心站,位于龙岗区七娘山杨梅坑;第二期建设四个生态安全监测子站,分别是龙岗区田心山监测子站、福田区莲花山监测子站、南山区小南山监测子站、宝安区羊台山监测子站。

  城市生态变化规律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总结,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生态功能齐备,人为扰动相对较小,能够满足开展动物、植物和地表径流的观测条件,及时反映区域气象、大气、水质、生物、土壤及底质、应急监测的特点。

  生态监测能将在现有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要素监测基础上,引入现代生态学理念,拓展监测范围,完善监测手段,通过运用在线自动监测、3S 宏观监测等先进技术,弥补原有要素监测手段的不足,由原来单纯针对环境要素的环境监测,转变为针对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结构的生态监测,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估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监测系统能对深圳生态环境的演化趋势、特点进行动态监测与预警,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连续、准确、实时的科学依据。

  【黄静】问:目前发现小河的水变清啦,但小鱼小虾为何还不丰富?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本市水环境状况正不断改善过程中,由于水生态修复需要一定的过程,随着水质的优化,水生物群落结构会随之不断变化,最终实现健康水生态环境。

  【温氏】问:请问生态环境局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方面,做了那些部署或安排?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1、加强全市的环境应急演练,明年要求做到日常演练实战化,双盲演练经常化,重点演练精准化。

  2、稳步提升环境应急监测的硬实力,环境音、视频对讲指挥系统全面应用,无人机侦检系统的实施。

  3、环境应急软实力再升级。现行的环境应急的机制是“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在大的机制背景下,落实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要求,建设扁平化、并行化的环境应急机制,打造市、区、测、处一体化平台,即便是各级监管部门市区监测到达有先后,机制建成后,能做到监测数据平行共享、处置队伍协同调度。

  【刘苗】问:请问如何扩大市民对环境监测的知情权?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感谢你的提问。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知情权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针对市民对环境监测的知情权,我们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要求有自动在线监测的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开所有监测信息,包括监测方案、监测结果等等。我们也定期在网站公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主要河流环境质量状况、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和海滨浴场监测结果。我们也正在加大力度,建设更多的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用于实时监测交通道路附近空气状况。

  【李媛媛】问:能否简要介绍深圳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2016年中央深改组印发了有关指导意见。今年,广东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1月28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粤办发[2019]5号)。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有关部署开展垂改实施工作。

  【jeyus】问: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后,环境监测如何起到全国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环境质量装上“雷达”。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每年为我们深圳市的环境质量做全方位的“体检”,为我们深圳市的环境质量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而为我们深圳市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起到了环境质量“耳目”的作用。

  成为先行示范区后,对环境监测提出更高要求,建立、运行本地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和大数据平台,承担深圳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为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监测技术支撑;为深圳社会监测机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为环境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看鉴】问:最近,从广东省到全省各地级市都在举办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这对我市的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有什么影响?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我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监测的先进技术和精准数据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提高我市的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们顽强拼搏,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传播了正能量,在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实操水平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业务精通、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环境监测技术能手,通过本次大比武,广大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掀起扎实学习专业理论、刻苦钻研技术的学习热潮,努力打造一支技术本领过硬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动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主持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卢旭阳副局长、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副站长就市民和网友关心的环境监测等做了全面的介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活动到此结束。直播结束后我们将把本次在线访谈的内容公布在网站“互动交流”下的“在线访谈”栏目中,以供大家查询。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感谢广大市民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谢谢嘉宾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