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深圳大鹏湾海底下‘雪’了。”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长谢昭伟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上展示了大鹏湾水下24小时直播摄像头拍摄到的外霜鹿角珊瑚产卵画面。
这是2022年初获评“美丽海湾”案例以来,大鹏湾进一步建设美丽海湾的一项成果。
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上,河北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江苏省盐城大丰川东港、福建厦门东南部海域等一批美丽海湾的优秀案例,向人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一湾一策,建成283个美丽海湾
“美丽海湾是指符合‘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要求,能够为公众提供优美海洋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海湾。”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曹可在论坛上介绍了建设美丽海湾的相关情况。“以全国近岸海域划定的283个海湾为对象,以沿海地市为实施主体开展美丽海湾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将符合条件的海湾基本建成美丽海湾。”
曹可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近岸海域海水优良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72.9%上升至2022年的81.9%,水质呈现稳中向好趋势,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三个转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
对于如何建设美丽海湾,曹可介绍说:“省内跨地市的海湾可联合相关地市共同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工作。各地可因地制宜分级开展行政区域内的美丽海湾建设。”
各地可以按照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原则,制定美丽海湾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推进海湾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整治等。
曹可指出,建设美丽海湾工作可以起到示范引领、创新驱动的作用。“通过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等,总结凝练和深入挖掘推得开、立得住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和创新驱动合力。”
对于美丽海湾的建设指标,曹可表示,可以参考《美丽海湾建设参考指标(试行)》细化美丽海湾建设的指标设置和目标要求,也可因地制宜增设特色指标。
他以海湾水质优良比例指标为例,对相关指标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海湾水质优良比例(%)=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海湾总面积×100%。”与2018—2020年平均值相比,海湾水质优良比例增加20%以上为“明显改善”,5%—20%为“改善”,0%—5%为“基本稳定”,增长率为负表示“水质退化”。
“两次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全国共有20个案例入选,从中总结归纳出19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曹可说。
顶层谋划,建立海湾治理长效机制
曹可同时指出,当前海洋环境保护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地方防治工作缺乏长效管控机制,地方政府对海洋垃圾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相关部门管理交叉、权责不清、多头管理、缺少协调,导致部分岸滩、港区、流域等处于监管空白。”曹可指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缺乏资金、人员和制度上的支持,防治工作缺乏系统性,存在边污染、边治理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顶层谋划,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新机制,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论坛上,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曹现锋分享了秦皇岛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美丽海湾建设长效机制的经验。
2022年1月,秦皇岛市出台《秦皇岛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方案》,将全市海域按照各自特点划分为秦皇岛北部湾、秦皇岛港湾、秦皇岛湾、滦河口(秦皇岛段)4个湾区,因地制宜开展“一湾一策”差异化治理。“我们推动海湾生态环境治理从末端向源头、从单一向综合、从阶段性向常态化、从政府治理向全民治理转变,统筹谋划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工业污染源治理、入海河流污染治理、海洋环境保障等整治工程。”曹现锋说,编制完成石河、汤河等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一河一策”方案,对原有的427个入海排污口重新界定,规范入海排污口220个、入河排污口207个,建立清单台账,切实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监管。全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连续5年以上稳定保持优良比例100%。
“盐城市出台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美丽海湾建设行动方案》,指导美丽海湾建设。”盐城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马志军介绍说,盐城协同联动创建美丽海湾,建立了省指导、市统筹、县落实、镇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并成立了创建工作专班,统筹生态、交通、城管、水利等各部门的工作。
创新实践,全面有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海洋塑料垃圾重点区域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曹可介绍说,从监测结果上看,海洋垃圾在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的密度较高、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又以渔港码头、海水养殖区和河口区塑料垃圾污染最重。
针对海滩垃圾,盐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滩垃圾清理工作的意见》《大丰区海滩垃圾清理工作方案》,组织专业队伍、配备专业设备开展常态化巡查,高标准对辖区内海滩垃圾、海面漂浮垃圾进行清理,通过无人机航拍、人工巡航等方式巡滩护滩。海洋垃圾全时段“无积存” ,还原了海湾之净、海湾之美。
“今年春季和夏季,盐城市近岸海域优良面积比分别达86.4%和99.6%,创历史最好。”马志军说。
厦门市组建了市海上环卫站,配备环卫码头4个、吊卸点2个、机械化船只7艘、巡查快艇3艘、小型保洁船48艘,对全市海域实施常态化全覆盖海漂垃圾清理,实现海上收集、陆上处置。“海域垃圾盖度0.12‰,小于0.5‰,达到清洁水平。”福建厦门东南部海域代表——厦门市思明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林晔说。
此外,一些美丽海湾探索创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发挥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样板。
秦皇岛市探索开展大型藻类早期防控。2022年9月,秦皇岛市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开展了海港区和北戴河区金梦海湾、浅水湾等重要浴场大型悬浮海藻和海藻场定生海藻附着基调查。依据调查结论和源头防控应用示范区的选定,“2023年6月集中开展了大型绿藻附着基清理工作,累计清理面积14万平方米,清理巢沙蚕栖管610公斤,为从源头上防控大型绿藻旺发进行了探索性试验。”曹现锋说。
温州洞头诸湾代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洞头分局局长陈旭阳介绍了温州洞头诸湾的率先在全国建立蓝湾指数评价—发布—应用的全过程数字化应用系统的工作经验。通过这一系统,温州市建立了8个方面1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洞头诸湾还探索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限等方式,共吸引1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沙滩、码头、养殖渔区生态修复。“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EOD项目成功获批进入国家项目库成为全国首例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类EOD项目,拓展了“两山”转化通道,打造生态创造价值的海岛样板,以生态修复筑牢产业发展基底,以产业经营收益反哺生态治理投入,促进海岛共同富裕。
深圳市也在创新实践海洋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以小梅沙片区为试点,全面开展小梅沙河流域生态修复、海域保护开发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项目。“这是深圳市首个且唯一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滨海旅游度假区EOD模式项目。”谢昭伟说。(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