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生态环境颜值也越来越高。深圳空气质量去年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全市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占比超过七成。这是7月1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市政府关于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透露的好消息。
空气质量稳居国内超大城市榜首
根据报告,去年深圳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7.8%,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PM2.5浓度为17.5微克/立方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3;臭氧平均浓度为1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稳居国内超大城市榜首。
深圳空气质量的提升,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工作取得的成效。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深圳还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配额流转率稳居全国第一,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成功拍卖,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等等。
水环境治理迈向“全面达优”
从掩鼻而过到亲水乐水,近年来,深圳水环境实现脱胎换骨,从消除黑臭迈向“全面达优”。去年,全市21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优良比例达100%;310条河流优良水体长度占比为73.9%,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为巩固河流治理成效,我市开展深圳河、茅洲河、珠江口等流域提质攻坚行动,对全市310条河流实施“一周一测”,着力攻坚雨季溢流污染,深圳河口、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汛期污染强度同比下降26.5%、29.8%。
根据相关工作计划,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深圳河湾等提质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沙湾河截排工程,整治降雨溢流,全市河流按河长计算优良比例提升到75%以上。
环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作为创新之城,以科技赋能守护蓝天绿水是深圳生态环境工作的突出特点。以群众反映较多的建筑施工噪音监管为例,我市在各建筑工地推广噪声非现场监管,安装远程喊停设备214套,通过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有效打击超时超标违法施工行为。
深圳还利用产业优势,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10个数字孪生典型监测应用场景,完成大气、水、噪声等8大类数据CIM(城市信息模型)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环境监督预警能力。
在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开展“利剑七号”专项执法行动的同时,我市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去年轻微违法不予处罚102宗,减免罚款1480多万元,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让环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