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也是一座硬“核”之城。深圳市建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共6台压水堆机组、装机容量612万千瓦的大型核电基地,持证核技术利用单位近2000家,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和电磁辐射设备覆盖医疗、工业、通信等多个领域,是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大市。
涉核无小事,底线要筑牢。多年来,深圳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构建起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人才支撑等为主体的核安全治理体系,不断筑牢核安全防线,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核与辐射总体安全、稳定、可控。
高位谋划布局
推动核与辐射安全事业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核安全,将核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确立了“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新时期中国核安全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核能利用大市,深圳市把坚决做好核与辐射安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筑牢核安全防线。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深圳市高位谋划、统筹布局核安全工作,从机构设置到顶层设计,逐步将核与辐射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予以统筹推进。深圳市副市长张华高度重视核与辐射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带队赴重点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去年8月,专门召开全市核应急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对监管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更高要求。
在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深圳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目前,已在市生态环境局单设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加挂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局、深圳市核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实现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统筹管理。同时,整合成立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实现统一指挥。
在顶层设计方面,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突出五大能力建设(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放射性污染物处置建设、电磁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与核安全文化宣贯建设),提出17项具体工作任务,为实现“十四五”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目标明确了实施路径。同时,出台《深圳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计划(2022—2024年)》,着力提升核电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应急能力。目前,深圳市正积极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顶层设计方案编制工作,进一步为核与辐射安全事业谋篇布局。
肩负使命,守一方水土,护一城百姓。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加强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确保监管质量。开展核医学放射性废水处理能力评估,开展全市733座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实施辐射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督检查,开展辐射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等,不断提升从业单位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水平。
对逾期未交2021年度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994家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执法工作、深入排查22台电子辐照加速器的辐射安全隐患、对46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执法检查……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深圳市牢牢守住了核与辐射安全底线。
转作风强能力
既做“守门员”也做“服务员”
深圳市目前有持证核技术利用单位近2000家,放射源5409枚,射线装置6678台,电磁辐射设备超10万台。
面对众多的辐射源,深圳市如何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我们首先是加强源头管控,严格规范核与辐射审批许可工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安处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紧抓源头,规范审批许可管理,严把审批许可关,依法严格审核申办材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新申请、换证、延期等服务工作。
特别是2021年核与辐射管理职权事项下放后,深圳市全力承接,制定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并加强技术审核,做好源头管控。2022年共审批通过辐射安全许可证923宗,重点医院等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23宗,放射源、放射性药品等转让57批次,实现下放事权“接好接稳”。
同时,围绕“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理念,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转变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方式,力求实现办证“一次都不跑”、办事“件件都满意”,在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监管也是服务。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向科技要创新、要效能,开发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市域的31个电离环境自动监测站、27个重点企业电离监管监测点、18个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站,新建核与辐射实验室,定制核应急监测车,初步实现“一网统管”,推动专项执法“现场检查”为主逐步转变为“线上核查”为主,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减少对企业生产的“打扰”,也有利于督促指导隐患整改,形成闭环,有效遏制各类辐射安全事故发生。
近日,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国环境报社共同主办的“圳”守安全 “核”你同行——深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暨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知识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圳成功举办。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构建核安全体系,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文忠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事业的发展,提高市民的核安全意识,同时,强化对辐射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据介绍,未来,深圳市将举办系列常态化的核与辐射安全知识科普活动,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进行全覆盖多载体、多形式、立体化宣传;积极发放科普材料、制作展板,开展路演宣讲等活动;举办校园科普文创大赛、全民辐射防护科普大赛等,邀请广大学生、市民参加,实现以赛促教;选取深圳市人流量大的开放式场所开展科普展览。此外,邀请行业专家以科普讲座的形式进社区、进校园、进工业园区,全面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宣传。
坚持以练备战
坚决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核应急处置是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安处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市强化以演促练、以练备战,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核安全应急队伍。组织开展核事故场外应急培训及桌面推演和微型研究堆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全方位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操作性,提升应急保障水平。
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方面,深圳市整合原市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应急指挥部和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成立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作为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市长担任,作为深圳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最高领导机构,下设大鹏新区前沿指挥所和机动指挥所以及14个核应急行动组。在进入大亚湾核电基地核事故二级响应时,指挥部作为省级前沿指挥部启动响应。
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方面,深圳市建设大鹏核应急仓库,做好核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组织修编《深圳市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应急预案》《深圳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科学制定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计划,进一步提高核与辐射应急管理水平;开通省、市核应急视频会议专线,确保指挥通信畅通。
深圳市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奋力推动核与辐射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决守住核与辐射安全底线,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