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邮箱 无障碍关怀版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数据开放数据发布繁體智能机器人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 图片新闻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深圳全力推动建设“志愿者之城”3.0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十四届“深圳义工节”。在这一天,团市委、市义工联打造的深圳“义工天地”展馆试运行。在这个占地面积约1038平方米的空间里,分为两个厅8个区,分别是序厅、正厅及服务接待区、数字互动区、形象识别区、历史展示区、工作展示区、项目路演区、公益慈善区、学习交流区。展馆投入使用后,将为全市义工提供文化交流、学习培训、项目接洽、组织孵化、工作展示等公益服务,还能通过现代化手段进行义工注册,看到深圳义工发展历史中的精彩片段。

  在第十四届“深圳义工节”开幕之际,启用深圳“义工天地”展馆,是为了通过展馆的形式,充分增强人们对深圳义工的了解,传播深圳义工文化,孵化培育优质义工项目,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并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将深圳打造为“志愿者之城”3.0。

  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年是“水污染治理决战年”,为建设碧水蓝天的美好家园,补齐社会治理的短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团市委以专业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创新实施志愿者河长制,探索出一套推动社会参与、实施专业参与、实现全过程参与、坚持改革创新的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围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圳发起“河未来·益起行”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首个提出系统性打造志愿者河长制,助力缓解水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全市所有河道实现志愿者河长全覆盖,共有702名志愿者河长一一对接政府河长,形成政府河长与志愿者河长的有效衔接机制。建立起志愿者河长、“河小二”“护水骑兵”“红领巾小河长”、高校治水联盟等五个“一”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政府河长的好助手。

  水污染防治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志愿者因使命感、兴趣爱好能迅速集结,但是专业薄弱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参与的长效性。深圳率先探索“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志愿服务参与水污染防治模式,一方面,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专业机构——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集聚国家水科院、环科院等权威机构专业力量,以及全国各高校、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全球水伙伴等研究机构专家力量,为志愿者参与水污染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实行专业运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地方性法人志愿者河长组织——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筹建法人社工机构、编写培训课程体系、实施专业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等,将一支普通的社会力量打造成为一群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绿色+”协会的余淑琦就是一名专业治水志愿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动员高校学子参与了徒步沿河寻污,污水厂科普行、深圳湾净滩、海绵城市建设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在活动中积极向市民朋友们科普节水护水知识。”在余淑琦看来,作为高校学子尤其是研究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水污染防治工作建言献策,作为智囊团为广大的义工朋友们提供理论指导。

  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仅仅聚焦水体问题是不够的,应该将志愿者的参与扩大到岸上等全过程,建立河流治理全过程参与模式。深圳志愿者河长根据实践探索出“呼吁、监测、发现、传递、反馈、宣导”的“闭环链条服务模式”,将志愿者的服务贯穿整个河流治理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河流治理完毕后的运营维护工作。建立点面结合的监督机制,深圳创新性在茅洲河、大沙河、坪山河等6条重点河流域,建设了6个实体化、阵地化运作的护河志愿服务U站,设立92个常态化志愿服务监测点,依托“志愿服务U站+监测点”的阵地,志愿者河长以点带面,开展水质监测、圆桌对话、河流知识小课堂、问卷调查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

  “护水骑兵”廖志雄的日常工作就包括巡河和监测。“我是2013年加入罗湖绿色出行志愿者协会的,长期活动在罗湖和大鹏新区,关注公益事件及绿色环保出行,多次组织福田、罗湖、坪山、大鹏新区的巡河活动。”廖志雄说,近5年来,深圳在河道治理方面确实有了很大改进,污水得到整治,市民的文明行为也起到积极作用。“我们的护河志愿服务行动得到市民的好评和认可,我和伙伴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壮大‘护水骑兵’的队伍,做好榜样,服务社会!”

  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润滑剂、稳定器

  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基础性工作,信访志愿服务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石茜是一名退休老师,现在每周有1至2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她都会在市信访大厅参与志愿服务。“我的工作主要是做来访者登记引导工作,协助来访者填写个人信息及来访诉求,并引导他们到相关的访客室,例如公安、司法、城建、交通等各个类别。”石茜说,看起来简单的工作背后,其实需要付出许多心血。“有的信访市民情绪较激动,我们需要耐心地用安抚的语气、言辞去沟通交流,帮助来访者完成填表登记。”

  除了信访大厅,团市委在医院、法院、税务、社保、口岸等办事大厅都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共设立了35家特色U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志愿服务进驻办事大厅后,志愿者与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快速有效指引疏导人流,有了“红马甲”的介入,办事群众的文明意识大大提高,文明排队、礼让老幼等现象大幅提升。

  志愿者架起了办事人员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尤其是在医院、法院等系统引入志愿服务后,以往的医患矛盾、诉讼矛盾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患者在痊愈后纷纷加入医院的志愿服务,医院方也表示,志愿服务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加强医患沟通和优化就医软环境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志愿服务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的润滑剂、稳定器。

  除推进志愿服务进驻办事大厅外,团市委紧紧围绕《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要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流量较大的难点区域和重要交通枢纽开展文明劝导活动。针对电单车骑行不规范、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等行为,在全市92个重点交通路口、16个交通枢纽场站、14个文化旅游、交通等公共窗口服务点和18个重点地铁口,组织2万多名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联合公安公交部门组建约2万人的公安公交义工队伍,平均每天有3600多人次志愿者同时在岗服务,在发挥群防群治功能、维护公共交通安全、保障乘客安全文明出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16年起,为了促进志愿服务助力道路交通安全,大鹏新区开展了“马路天使”交通志愿服务。2018年9月创新建立“交警+志愿者”文明交通路长制,主要协助交警劝阻和制止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超速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项目服务时间分为常态化服务和旅游旺季服务,分别在大鹏新区6个公交站台18个路口服务,志愿者累计参与4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7万小时。“马路天使”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提升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大鹏新区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连续15个月呈稳定上升态势。

  除了参与日常社会治理外,团市委还深度参与城市公共安全和平安创建。培育专业的地质灾害救援、野外山地救援、消防应急等队伍,扶持壮大了深圳市公益救援、市义工联“智慧海”救援等一批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的专业队伍,推动专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禁毒、治安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袭击我市后,为缓解我市灾后清障工作压力,团市委、市义工联在9月17日发出“爱深圳,义起行”倡议。倡议发出后的两天内有超过3万名义工响应号召,在能力范围内参与清障活动。各志愿服务组织也积极参与清障工作,为我市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作出重要贡献,受到广泛好评。

  深圳市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就是一名参与“山竹”救援活动的志愿者。在台风“山竹”登陆当天晚上,石欣和他的队员们在福田区御景华城住宅区高空抢险救援。“当时‘山竹’刚刚登陆不久,正是阵风强劲的时候,公益救援队接到了这起求助电话。”经过现场评估,石欣认为必须马上采取行动。他立刻调动指挥了4名专业的高空队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险,排除险情,确保了安全。台风过境后,石欣带领救援队的义工们,积极参与道路清障工作,召集队员投入到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园区道路的打通和清障工作中。

  深化国际志愿服务长效合作机制

  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团市委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超越文明隔阂,实现民心相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工作交流与合作,通过志愿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深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深圳国际形象,促进我市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除此以外,通过交流合作,加强我市国际志愿文化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经验和成果的知识分享。深化国际志愿服务长效合作机制,展示国际志愿服务成果,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氛围。

  2018年,团市委承接第三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文莱项目,招募、选派3名青年志愿者赴文莱科技大学开展为期1年的援教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考核、培训等流程,3名志愿者从200多名报名者中通过层层考核选拔,最终脱颖而出。该批志愿者具备国外学习、志愿者经历、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等特点。为全面提升援文莱志愿者的综合服务素质和海外服务技能,团市委与市义工联为援文莱志愿者开展了含志愿服务理念、中国文化、文莱风土民情、外事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加强岗前教育,确保志愿者不仅要当好两地友谊的接力者、志愿服务的践行者,更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传递好中国新时代声音,展现中国青年和深圳青年的良好风采。同时也从制度、经费等方面加强完善了志愿者的保障工作。

  “在文莱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出参观正好赶上一场婚礼,新人的家属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合照,那一刻,内心有一种治愈般的感动,在那些生命里最特别的时刻,始终保有对陌生人最大的善意,去分享生命中的喜悦、馈赠。”援文莱志愿者队长周海宇说起自己在文莱的见闻,感受颇深。“在文莱的经历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志愿服务可以超越文化、国界、信仰等,在全世界的人当中实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18年10月23日,中国(深圳)援外青年志愿者赴文莱服务队顺利出征。在过去的4个多月里,她们在文莱贡献青春力量,传播阳光、自信、包容的中国文化,展示负责任、有担当的中国青年形象。(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