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叫成深圳第二大自然声源,图为深圳城市上空鸟类翱翔嬉戏。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家住莲花北村的王先生,每天6点多总会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他笑着说:“鸟儿简直成了我的闹钟”。
事实上,早晨被鸟儿唤醒,已经成了许多深圳人幸福的烦恼。“8·15”全国生态日来临前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首发的深圳自然声源监测数据显示,鸟叫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第二大的自然声源,占比为21.7%,而居民区的鸟叫声占比达47%。
环境监测机构卡普瑞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传感技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感知数据集约化采集。目前共在全市设有300多台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布设在道路干道、公园、产业园和居民区等地,其声源识别模块,能够同步识别出虫鸣鸟叫、人为活动等18个子类的声源,准确率达90%以上。
“根据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监测数据,深圳自然声源主要包括白噪声、鸟叫声、风声、雷声、流水声、雨声,占比分别为37.6%、21.7%、19.4%、15.8%、4.9%、0.6%。”卡普瑞公司总经理李文玉介绍说,除日常的白噪声之外,鸟叫声是自然声源中的主要声音。从功能区来看,居民区鸟叫声占到了47%,商业住宅混合区也有32%的鸟叫声,在人员较少的工业园区,鸟叫声则占67%。“鸟叫声在自然声源中占比较大,这与这座生态之城的气质高度匹配。”
“监测发现鸟叫声在早上五六点钟开始增多,中午稍微减少,傍晚继续增多,一直到晚上都会比较活跃。”李文玉还讲了一件趣事,“去年3月,在一个住宅小区的监测点位,我们每到早上四五点钟就会监测到噪声超标。刚开始以为是现场有施工,后来经过声源识别,发现原来是噪鹃持续在叫,而且分贝较高。”
深圳山海连城,公园绿道密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重要的迁徙驿站,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殊荣。今年2月,深圳发布《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在全国率先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适用性解决方案。
深圳市观鸟协会发布的《深圳鸟类名录2024版》记载,深圳共分布鸟类43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近30%。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翟生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鸟鸣声在自然声源中占据较大比例,这表明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圳长期以来在物种保护,特别是鸟类物种的自然繁衍和生息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上述监测数据不仅是城市直观感受的量化支撑,也体现了生态治理带来的良好效应。